(柳房网讯)1月10日央行公布金融数据,2022年人民币存款增加26.26万亿元,同比多增6.59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相比2021年度,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了7.94万亿元。
另一则来自央行的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第四季度,居民收入信心指数为44.4%,比上季下降2.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1.8%,比上季增加3.7个百分点。全年四个季度居民储蓄意愿都呈现逐渐走高之势。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居民宁愿存钱在银行,也不愿消费。
原因自然和疫情与经济形势有关。小编问了很多朋友,大家一致的看法是疫情这些年对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太沉重了,收入下滑严重、工作也不稳定,除了保证基本生活物资的消费,诸如房产、汽车等大宗消费想都不敢想,资产增值更是难上加难,在银行办个定期存款就当投资了。
高层和专家:
把存款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恢复经济的关键
多数居民被迫选择了“躺平”来应对摇摆不定的形势,压力又给回了企业,企业收入不能增加,工资、税收也不可能增多,进而影响地方财政收入。高层和专家们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个循环,整体经济面貌就很难逆转。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郭树清认为将当期总收入最大可能地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经济快速恢复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金融政策要积极配合财政政策和社会政策,多渠道增加中低收入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群体的收入,提高消费能力。要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重点,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鼓励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消费。
原中房集团董事长、原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副局长、汇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晓苏的一则采访更为直接:“中国老百姓去年又增加存款15万亿,如果15万亿的存款,其中有1/3拿出来恢复对房屋的购买、装修和其他的购买,那中国经济不就能够顺利恢复了吗?”

孟董事长采访视频截图
这些高层和专家的看法,都认为尽可能把银行里的存款转化为消费和投资是恢复经济的关键,当然这个前提就是要多渠道增加居民的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